標題: 《西游记》中不为人知的内幕!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53
發表於 2013-4-18 06:57 
175.150.160.118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李洪志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7, 2013 10:15 pm

传经的真实目的就是佛教在抢道家的地盘,要和道家斗一斗。


一路上,所有信奉道教的地方都改信佛教了。



让你知道《西游记》中不为人知的内幕!!!(转载)


楼主:婚吧网i 时间:2013-02-21 18:17:41 点击:1220 回复:16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最后更新:2013-04-17 07:17:23


举报 回复 收藏 分享 更多 楼主


  第六章 三藏真经有何用


  书中第八回,当如来给众佛家弟子讲了《楞严》经后,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终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犀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守;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色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前一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三藏真经的可以劝人为善!


  而第二段又分别阐述三藏真经的三种功能为:谈天、说地和度鬼!但却没有了劝人为善这一项??莫非度鬼就是劝人为善,为何不叫劝鬼为善呢。谈天、说地,估计就是自然科学,度鬼呢,这个比较诱惑人,正是唐太宗想要得到的东西。


  再看如来话中所说的三藏真经为什么要传给南瞻部洲,是因为南瞻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而西牛贺州不贪不杀,养气潜灵!


  看过《西游记》整部书,大家发现有没有南瞻部洲,也就是大唐国土一片安宁,政通人和。而真正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却是西牛贺洲。


  这个在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首先看大唐盛世,第九回写道:


  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且不说他驾前有安邦定国的英豪,与那创业争霸的杰士。


  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人民安居乐业,普天同乐!怎么如来说的反而不是呢?西牛贺洲呢,从唐僧取经途上一路降妖除怪就可以看出,最不安定的就是西牛贺洲。


  如来所说的传经到大唐的理由,根本上就站不住脚的。关于三藏真经的其他用途,我们也当半信半疑吧!


  再看看,观音和唐太宗所说的真经的作用,“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答:“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吗?”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叫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可见菩萨在如来的基础上,将三藏正经的作用又加了一般,除了度鬼,还可以消灾。只是当太宗让他登台做法的时候,菩萨现真身驾云走了。三藏真经能否度鬼却成为一个大大的谜团,谁也没有亲见过。


  虽然没有看到三藏真经度鬼的效果,但是在《西游记》中有一种法术却实现了超度鬼魂的作用,你道是什么?这个却是玄奘一直在念的小乘佛法。大家肯定没有注意到,这恰恰说明了吴承恩先生写作的高超艺术手法,处处不忘避实就虚。


  见书中第十三回,唐僧取经刚到大唐和鞑靼边界,山中遇虎,却得猎户刘伯钦解救。在刘伯钦家居住,正赶上刘伯钦父亲忌日,刘母留唐僧为刘伯钦父亲念经。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这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放敲了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


  后来午斋后,又念了《法华经》、《弥勒经》和《孔雀经》。


  大家看看,效果如何。见书中内容:


  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鬼魂早来到东家宅内,托一梦与合宅长幼道:“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到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这才是: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


  这就奇怪了,观音说大乘佛法可以度鬼,小乘佛法做不到。吴承恩先生特意安排此节,就是让大家明白,其实唐僧不用去西天取经,就可以用小乘佛法来完成太宗想要度鬼的使命。


  大家有人会问,唐僧念的是大乘佛法。告诉你,这时候唐僧才刚刚上路,仅仅是到了大唐与鞑靼的边界,还没有见到大乘佛法呢。如果唐僧这个时候反应过来的话,他就会知道取经实际上毫无意义。但是,唐僧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的去西天呢?这是因为当初观音留有承诺,取经的另一个所得,就是取经人可以修成正果。这么想的话,唐僧去取经就是比较自私的个人行为了。


  见书中第十二回内容:


  那菩萨祥云渐远,瞬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的明白。颂曰: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看来佛祖给取经者的更大诱惑不是别的,而是一个公务员的编制,估计至少也是个罗汉了。


  当唐僧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灵山。如来给他们传经时,是这样说的:“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这话说的,简直让我气的肺都炸了。在孟兰盆会上,如来说的是要把三藏真经共三十五部全部都传给唐僧的。可是怎么真正传经时,反而只挑几本来糊弄人啊。理由还是大唐子民愚蠢村强,毁谤真言。最后竟然只让阿傩、伽叶每部各检几卷给取经人。就按每部能给九卷,算下共计也就300多卷,是原来要传经的2%不到。更让人不解的是如来本次又概括了三藏真经的用途,可以谈天、说地和度鬼。但是接下来说的却是“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隐隐约约感觉到真经就是一部大的“百科全书”而已。


  真是大唐子民不识沙门之奥,如来才这么小气吗?实则不然,是如来在暗示取经人:我西牛贺洲这极乐世界是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感谢各位一路上帮忙降妖除怪,更重要的是将道教势力铲除干净。有劳各位为西方世界的极乐做出贡献,让我们佛门的香火更加旺盛。经书呢,本身就没有什么大用,所以也就意思下,把我们这里著有的百科全书拿几本交个差吧。


  豁然开朗,如来也好,观音也罢,说的取经的用途全部都是谎话,应该说就是两个十足的大骗子!


  既然如来佛祖是在欺骗太宗和大唐子民,去取经可以超度亡灵。肯定不只是骗骗人而已,肯定是有目的的。这个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本人大胆做出猜想,就是如来想延续更多的香火。因为灵山也好,佛教也好,这些个仙人都是要修炼、生活的,也需要基本的生活需要。灵山也需要修葺完善,也需要钱。佛祖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去信佛,拜佛,然后去烧香、供献,就这么简单。香火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呢,就是依靠大小的山神、土地看管并交到这些上层领导的手里。


  也有吴闲云曾推断,传经的真实目的就是佛教在抢道家的地盘,要和道家斗一斗。其实,这只是皮毛而已,因为整部《西游记》中,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和睦相处的上天社会,佛家和道家的神仙都是在相互的协助和暗斗中,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什么真正的争抢地盘。再说了,如来要是想和道派争斗,多招徒弟,扩张教派实力才对。干嘛去争取哪些凡间的劳苦大众啊!而且,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道家的好多人也参与其中,比如太白金星、四值功曹等。如果他们知道如来佛祖是在抢占自己的地盘,何必去帮忙成全呢!


  这时候,大家可能又有疑问了。如果如来为了让更多的大唐子民信佛,得到更多人间的香火和贡献,可以派人直接将三藏真经送都东土不就可以了,干嘛浪费十四年的功夫让唐僧去取啊!


  这个大家需要纵览整部《西游记》就明白了,下面我们按照唐僧取经所经国土发生事情,来寻找下答案。


  宝象国,八戒去化斋,走了很久也找不到吃的,就在路边瞌睡,唐僧不放心就让沙僧去找八戒,唐僧自己慢慢往前走,结果误入波月洞,被黄袍怪拿住。多亏黄袍怪的夫人相救;原来黄袍怪的夫人是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被黄袍怪摄到洞府做压寨夫人,她托唐僧给父亲带信,叫父亲设法搭救她,唐僧到了宝象国把经过和宝象国国王说明,国王一筹莫展,苦无降妖之人,唐僧推荐八戒和沙僧。他们两个不是黄袍怪的对手,双双败下阵来,黄袍怪恼羞成怒使奸计将唐僧变成老虎,无奈八戒上花果山,智激美猴王,悟空下山,唐僧才得脱难。主要内容就是孙悟空解救百花仙公主回宫,奎星奎木狼上天继续为官。国王非常感谢和尚们为他们找回失散多年的公主,为了纪念唐僧的功绩,国王肯定会大建佛家祠堂。另一个将圭木狼又赶上天庭,宝象国又恢复了安宁。



[ 本帖最後由 原水 於 2013-4-18 06:58 編輯 ]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53
發表於 2013-4-18 06:59 
175.150.160.118
乌鸡国,这个就有点蹊跷了。狮猁怪奉佛旨抢夺国王三年王位,最后被孙悟空师徒赶走,救出浸泡井底的国王。关键是这个青毛狮子化作道士的模样来搅乱这个国家的,最后被和尚们赶走,这就看出文殊菩萨的智慧了。变作道士来乌鸡国害人,最后给道家抹了一把黑。而由于唐僧师徒解救了国王,国王肯定要感谢佛家的圣恩,这一国的香火也直烧向佛家了。
  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来到车迟国后被国王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道家做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死。唐僧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使,鬼哭狼嚎。悟空化为道徒,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圣僧唐僧将取经路过,唐僧大徒弟孙悟空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唐僧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要追究夜晚抓弄他们之事。在悟空的扶持下,唐僧祈雨即来,而虎力不能亦不服。悟空又以使龙王现身使国王信服,愿送师徒西行。羊力又从中作梗,要与唐僧赌赛隔板猜物,又被悟空暗中捉弄而失败。国师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悟空化彩云使唐僧登高台,又捉去羊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然后,化一条蜈蚣,使鹿力从高台摔下来。虎力大仙恼羞成怒,与悟空赌利刀砍头,鹿力大仙愿赌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赌赤身下油锅,但一一被悟空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身才知是虎、鹿和羊。国王见状,心悦诚服,换关文送唐僧师徒西行登程。唐僧师徒在车迟国办了三件好事:第一、解救了佛家众多被奴役的和尚,恢复了原来的香火;第二、屠宰了道家的三位大仙,将道家势力铲除干净;第三、让国王再一次领教了佛家弟子的德行,国王一定在全国展开弘扬佛法的活动。
  西梁女国,国王欲和唐僧成婚,最后唐僧还是控制住自己,继续西去。唐僧走后,国王肯定念念不忘旧情,全国上下大力弘扬佛法。
  祭赛国,此国有一座金光寺,寺里的宝塔上有一颗宝珠,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放霞光。周围国家均因祭赛国有此宝而视此国为天府神京。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忽然有一天夜半子时,祭赛国都下了一场血雨。天明时,家家害怕、户户生悲,金光寺的宝塔也不再祥云瑞霭了,其它国家便不再向祭赛国朝贡了。原来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的驸马九头虫偷走了国宝,于是孙悟空多方努力,终于在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圣的帮助下除掉了九头虫,找回了国宝。在孙悟空的建议下,祭赛国国王将金光寺改为伏龙寺。唐僧师徒不但解救了金光寺的和尚们,而且让国王也更加相信佛法。
  朱紫国,数年前朱紫国国王与王后金圣宫于端阳节时,在御花园里解粽插艾饮酒看龙舟。突然一阵风来,原是麒麟山獬豸洞的妖精赛太岁前来劫持王后做压洞夫人。酬谢宴上,行者进而问询“惊扰何事”,探得国王发病本源,便去降伏妖邪,迎救金圣娘娘。先是打退赛太岁的先锋,问明妖精的情况。继而打杀妖精的心腹,变化成“有来有去”,混进妖洞,探明了妖精虚实。随之变化在金圣娘娘的贴身女婢春娇,偷得了妖精的宝贝紫金铃,终于战胜了妖怪,救回了金圣娘娘。朱紫国王的病至此“痊愈”。为感谢悟空一行,国王定要全国大兴佛法。
  狮驼国,唐僧师徒经过的一个由妖精把持的国家。最后孙悟空请来佛祖,降灭了妖怪后。佛祖降服了大鹏,成为其护法。文殊普贤也召回了自己的坐骑。狮驼国虽然孙悟空没有斗得过大鹏鸟,可是如来却从中得利,将大鹏收入门下,成为其护法,增强了佛教的实力。再一个,西牛贺洲最不安宁的就是狮驼国,被三个妖精将此国残害的几近灭绝。最后将三位妖怪的降服,也让这块不祥之地变成极乐之地。
  比丘国,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为此传下圣旨,命百姓选送小儿,装入鹅笼,听候使用。为了搭救孩童,孙悟空深入王宫,识破“国丈”和国王宠爱的“美后”是白鹿和白面狐精变化,于是施展神威,降伏白鹿,打死狐精。二妖现了原形,国王羞惭难当,低头认错。一千多个小孩的性命得救了,全城百姓感恩戴德。这又是一个道士作怪,而最后被和尚解救的国度。最后国王也是一边倒的转向了佛家。
  灭法国,该国国王前生那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无端造罪。二年前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无名和尚,只要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然而虽是国王无道杀僧,却倒是个真天子,城头上有祥光喜气。唐僧师徒路过时,扮作客商。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孙悟空建议国王将灭法国改名为钦法国。国王谢了恩,摆整朝銮驾,送唐僧四众出城西去。君臣们乘善归真。
  凤仙郡,师徒四人来到凤仙郡—这个本该繁华的天竺外郡,却只见民事荒凉、街衢冷落,“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你道这是为何,是发生了战争?还是遇到了瘟疫?经打听,原来是此地正值大旱,已经连续三年,以致民不聊生。大家可想而知:坐视不管哪是咱孙大圣的性格啊!于是大圣一口承诺,要帮大家求下雨来。大圣先找到东海龙王。龙王说:“我虽然能行雨,但我只是个当差的,哪能擅自下雨呢?你要真想下的话,还得烦你到天宫找玉帝请一道降雨的圣旨。另外,别忘了问明要下几个点儿啊!”,于是大圣一个跟头来到天庭。刚到西天门,早已被护国天王等人拦住。待说明原委,对方答道:“那地方就不该下雨,因为那儿的郡侯得罪了玉帝。”大圣哪能因为这事情就打退堂鼓呢。于是又接着来到了通明殿,四大天师早已经恭候多时,同样拦住说:“那地方不该下雨。”大圣仍不肯善罢干休,径直找到玉帝问个究竟。玉帝道出了个中原委:“三年前,我出去视察,正好碰上凤仙郡郡侯两口子吵架,按理说这事不该我管,可这斯居然掀翻了供桌,然后又让狗吃了地上的供品,冒犯了上天,因此,我才降罪凤仙郡三年不下雨――当然了,也不是永远不下,只需做到三件事:一是天庭中那只拳大的鸡啄完米山;二是狗舔完面山;三是灯焰烧断一尺长的金锁。” 无奈大圣回到凤仙郡先是厉声呵斥那郡侯,随后又经多次从中周旋,最终凤仙郡请僧道、建道场,那郡侯率众拜天、谢罪,最终玉帝也承认自己小肚鸡肠,为了芝麻大的小事使百姓民不聊生,同样布雨。这个连玉帝都面子丢大了,孙悟空的功绩可想而知。凤仙郡为了感谢和尚们的功绩,世代信佛,让佛家的香火更加旺盛。
  玉华州,华州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的地方,玉华州的三个太子拜悟空、八戒、沙僧为师,习学武艺,并连夜仿造铁棒、钉耙、禅仗。不料黄狮精使妖风摄走三件兵器,准备召开“钉耙宴”。悟空、八戒、沙僧设计进入妖洞,夺回兵器。黄狮精请来竹节山盘桓洞九头狮精率众狮助战,擒走国王、唐僧及三个太子。悟空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狮精,悟空等才得继续传教武艺。玉华州本就在天竺国境内,可是国王却从来没有信仰过佛法。在唐僧师徒走后,国王开始信佛是必然的,因为和尚们不但救了自己一家的性命,而且三个王子也是悟空、八戒和沙僧的徒弟。
  金平府,唐僧师徒四人离开玉华城,走了五六天的路,进入了天竺国外的一个叫金平府的郡城。在这里,他们遇到了青龙山山上玄英洞住着的三个妖精。大妖精叫辟寒大王,二妖精叫辟暑大王,三妖精叫辟尘大王。玉帝派许天师和孙悟空一起到斗牛宫,叫四木禽星下到凡界降妖。四木禽星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接到御旨,就和孙悟空一齐驾云来到了青龙山玄英洞上空消灭了妖精。最终四星君拿上了犀牛角,和孙悟空告别,就驾上彩云回到天宫去了。金平府的县官按照孙悟空的意思,贴出告示,说下一年不许再点金灯,然后又建起了一座四星降妖庙,并且为唐僧师徒四人建立了生祠,立了石碑并刻上文字,传于后世。
  再加上南瞻部洲的大唐王朝,太宗举办水陆大会,派人求取真经,弘扬佛法那是自然的。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一路取经下来,整个西牛贺洲和南瞻部洲都从灭法、不相信佛法到最后开始信佛、拜佛,建立祠堂等来弘扬佛法。你想想佛祖的生意肯定是兴隆的不得了。
  所以说如来传经是有目地的,俗话说的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唐僧不但付出唐僧御赐的紫金钵盂,还一路上为佛教发展了大批信徒,让佛教的香火烧的更加兴旺。对比佛家以前的传经成绩,就知道唐僧师徒为佛家做了多大的买卖,见书中第九十八回,内容如下: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这也够贵的啊,诵一遍佛经就能挣大约几千斤黄金!这还怕卖贱了,后来的人没钱用了。我说如来你也太会做生意了吧。
  传经不是免费的,是要代价,不论是金银玉帛,还是香火,都是佛派生活、经营的必需品。作为佛派的董事长正是利用唐僧取经做了一次最好的推广和销售活动,值得当今社会的各位企业家和创业者去学习和仿效!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53
發表於 2013-4-18 07:00 
175.150.160.118
第十章 真假金蝉子
  前面的章节说过了,佛教利用金蝉子转世的噱头来传经,延续香火。但是纵观全书,却发现这个所谓的金蝉子暗含不少玄机。
  金蝉子是如来的二徒弟,这个在全书多处都有提到。在第一百回,释迦如来佛也亲口说: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如来虽然说金蝉子是他第二个徒弟,但是真正的金蝉子却源于道教传说。根据张真人和黄掌纶所编的《历代神仙通鉴》卷五,说释迦由于布教失败而来到中国,跟从燃灯道人即金蝉子学习道教。这则故事让佛教徒们听见了,非得勃然大怒不可的。这同老子出关去印度而成了释迦的老子化胡说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只限于元代道家之间的说法。上面所提到的燃灯道人,大概取自于《妙法莲花经》卷六的《如来寿量品》中的燃灯佛。据日语版的译注为īpamkara定(锭)光佛也译作灯光佛。过去世中曾出现过,也传说曾为释尊授记的佛(《增一阿含经》第十三卷),现今则是“生非生现,灭非灭现”的然灯佛。
  另一释义,金蝉是一个炼丹术语,此词的频繁使用于十五世纪初叶的明初《三峰老人丹诀》一书。这里显示出极其浓厚的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象征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同炼丹术相结合的看法。而且也说明了,由提炼铅汞炼丹而生成的“圣胎”,经过三百日后胎儿诞生,被喻作“金蝉脱壳”,然后才能成为神仙的道理。《西游记》说三藏法师的前世名为金蝉子的依据,大概就在于此。
  但是我有一点不明白,金蝉子是如来的二徒弟,这个我们暂且不去探究。只是金蝉子转世后的玄奘,为什么是一个迂腐、胆小、没有主见、自私的、再普通不过的和尚呢。更可怕的是转世后的陈玄奘毫无法力,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凡僧。
  按照常理推断,如来的徒弟在法力上至少也比沙僧之流强不少吧,因为沙僧的师父就是一个真人,和观音菩萨的地位差不多。
  再看看猪八戒投胎转世后是什么样子的。虽然长相不像天蓬元帅那么玉树凌风,但是在武艺上还是有点造诣的。更重要的是,猪八戒对于以前认识的人和事情全然不忘。陈玄奘转世后却成了一个失忆的人,竟然连佛祖都不认得。见书中第十三回,玄奘取经路过法门寺,在佛前礼拜说:“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看来玄奘根本就没见过佛祖,更不知道佛祖的模样。
  如果金蝉子真的失忆了,又不会什么武功,那和一个普通的凡人又有何区别呢。如来还要让他取经,修成正果有什么用,和如来度了一个凡人没有什么区别,不知道还得费多少年心血再去培养他。如来就因为他不好好听讲,就这么惩罚也有点太重了吧。更为不可思议的就是这样一个完全变了质的金蝉子,最后还成为南无旃檀功德佛,排在所有菩萨之上。你说哪些个文殊、普贤该怎么想?尤其是观音,传经成功一半的功劳在她身上,反而排着金蝉子之下,能心甘情愿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唐僧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什么金蝉子转世全是胡说八道。金蝉子转世这个谎言,都是佛家杜撰出来骗人的。取经这这一路要不是孙悟空神通广大,唐僧不是被吃,就是被强奸,那次不是死里逃生。但凡那一次疏忽了,或者像八戒那样松懈了,唐僧就挂了。这样的磨难,作为佛教的领袖是不会拿自己的徒弟去做实验的。只能说一路上取经的唐僧就是一个凡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凡人。
  那么是否真有金蝉子其人呢?莫非整部书中没出现吗?我下面把书中的两段话放到这里,看看能得到什么信息:
  第八回内容: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对大仙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
  第九十八回内容: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三藏方才醒悟,进前施礼。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处。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
  金顶大仙的玉真观是在灵山脚下,是在地界的范围。观一般都是道家的法场,怎么在灵山脚下会有个与之格格不入的道观呢?我们在书中看到,天竺国境内就基本上没有道观了,在这灵山脚下怎么会出现这个一个道家法场呢,真是有点蹊跷。而且从金顶大仙的话语中能够看出,他比较关心取经队伍什么时候到达。他原本以为二三年到达,最后却是等了十四年。金顶大仙有点埋怨观音的意思,认为观音骗了他。
  我就奇怪了,一个道观的道士,居住在佛家圣地,还闲操心佛教的事情,更为可疑的是如来手下弟子众多,为什么派一个道士在此迎接取经人啊。
  豁然开朗,这个金顶大仙就是传说中的金蝉子。 “金顶”和“金蝉子”从名字上就何其的相似。如来将他安排在此秘密修行的,只有将他扮作道士在这山脚下,才不会让人知道和打搅。
回复 收藏 2楼
楼主:婚吧网i 时间:2013-02-21 18:20:00
  第十章 真假金蝉子(下)
  那他为何扮作一个道士?悟空为何就认识他?
  第二个问题,我会在下面的章节中具体阐述,本章只探讨第一个问题。
  第一百回说道:如来加封取经人时说,金蝉子因不听说法,轻慢大教,故贬东土。而事实上,如来是没有把其贬到东土的,东土的陈玄奘只是其替身而已。众天神到最后一直以为取经人的陈玄奘是金蝉子转世,而真正的金蝉子却在灵山脚下伪装成一个叫做金顶大仙的道士,一直期盼和等待着取经人的到来。
  为什么金蝉子在等待着取经人,我们再看书中第一百回内容:
  大圣引着唐僧等,徐徐缓步,登了灵山,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正是: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三藏心惊胆战道:“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八戒慌了道:“这是路,那个敢走?水面又宽,波浪又涌,独独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生动脚?”行者道:“你都站下,等老孙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拽开步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须臾跑将过去,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唐僧摇手,八戒沙僧咬指道:“难!难!难!”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那八戒卧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我罢!让我驾风雾过去!”行者按住道:“这是甚么去处,许你驾风雾?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罢,实是走不得!”
  他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的耍斗。沙僧走去劝解,才撒脱了手。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佛祖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看看这段话,先是悟空让其他三人过独木桥,说过去后才能成正果,唐僧就能成佛。唐僧和其他三人不敢过去,然后大家坐了接引佛祖的船,然后就出现了一个死尸,唐僧的尸体!莫非唐僧脱胎换骨成佛了?不可能,成不成佛是如来亲自授封了才算的,更何况八戒即使过了独木桥,他也不会成佛,因为最后如来封他为净坛使者菩萨。正好八戒也不敢过去,哥啊,佛做不成也罢,实是走不得!这是八戒的肺腑之言!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53
發表於 2013-4-18 07:01 
175.150.160.118
根据分析,看出实际上这个悟空其实是取经队伍中的叛徒,他从来没有见过金顶大仙和接引佛祖却一见如故,我们暂且不作探究,后面的章节会详细阐述。
  但是我告诉你哪个死尸却真的是陈玄奘。看到这里,我真的哭了,一个从小便入沙门,一路西行,经历千辛万苦,虽然他在刘伯钦家,就知道取经是骗人的,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灵山,为的就是给唐王一个交待,给自己一个正果。一路上,他放弃了女儿国当国主的机会,放弃了那份埋藏心底的真爱,到头来却丢了性命。对于陈玄奘来说,即使你不选择走独木桥,等待你的还有接引佛祖的无底船,实际上是无路可走啊!
  陈玄奘的魂已经被地藏王菩萨永远的带走了,留下一具死体仍然飘在凌云渡。也许如来会念他十四年来作为金蝉子的替身,会给他轮回到一个富贵人家。
  但是令人愤恨的却是。从无底船撑开的那一刻,真正的金蝉子带着玄奘的面具去面见如来,被封为南无旃檀功德佛!
  虽然我们觉得唐僧的死令人震撼,但是对于佛教来说,不至于将一个没有任何法力的普通人,不经过任何修炼,仅凭十四年的跋山涉水,就可以轻易的获得一个佛的称号。金蝉子虽然没有经历什么,但其是如来的二徒弟,按照法力和修为,估计如来早就想封其为佛了,况且这次还借用金蝉子转世的名号完成了佛祖从来没有完成的传经心愿,金蝉子也算有寸功吧。至少金蝉子晋升为佛,比陈玄奘成佛,更能让观音菩萨等信服。
  大家如果不信的话,书中第一百回,还有一处内容: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金箍儿是如来的三件法宝,连观音菩萨都说如来没有教过她松箍咒,更不知道怎么把这个箍取下来,为什么这时的唐僧会知道。何况,金箍儿不会自然消失的,如来也还是会把他要回去的。
  所以上面的这段话,是整部《西游记》留给读者最难以捉摸,且是隐含了无穷寓意的对话,更是吴承恩这位艺术大师留给读者最大的悬疑。只可惜几百年来无人能参透,今天被我破解了,也算是缘分吧。
  悟空的头上确实已经没有金箍儿了?要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请看下一章。

回复 收藏 3楼
楼主:婚吧网i 时间:2013-02-21 18:23:00
  上述内容转载自,天涯读书频道很火的一本书《其实你不懂西游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这本书去。
举报 回复 收藏 4楼
楼主:婚吧网i 时间:2013-02-21 18:33:00
  第一章 神秘的菩提老祖
  对于菩提老祖,这个大家都知道他是孙悟空的师父。可是对于他的神秘感,确是每一个爱好《西游记》的读者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以至于出现很多关于菩提老祖的猜测,每一个猜测看似非常合理,但是却又好像证据有点不充分。不论如何猜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不外乎以下几个问题: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的法力有多大;为什么他不让孙悟空日后说出他们的师徒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一给您去寻找答案。书中第一回,吴承恩先生就对菩提老祖出场的进行了描述。孙悟空为寻找能够教他长生不老法术的高人,漂洋过海来到西牛贺洲。首先见到了心目中认为的第一位神仙,却是一个砍柴的樵夫。猴王便施礼:老神仙,弟子起手。不料,从樵子的口里得到了真正老神仙的所在。
  樵夫是这样描述的,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叫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哪个神仙舍下与我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当悟空问他神仙的驻所,樵夫答曰,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从樵夫的回答中,我们首先得到以下信息:菩提祖师的名字叫须菩提祖师;菩提祖师的道场在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徒弟不计其数。
  当悟空来到三星洞门口时,先是不敢敲门,可见悟空此时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此时猴子内心估计已经是五味杂陈了,一则他已经寻找神仙多年了,今天好不容易来到了神仙的家门口,内心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二则,悟空可能有点担心的是这个神仙是否能接收他这个徒弟。正当猴子不知所措的时候,开门的童子告诉他,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
  道童的话,让我们了解到以下几点,首先祖师已经知道猴子来拜师。这个未卜先知能力可不是一般人具有的,至少也得修行到菩萨或者真人之类的,才具有这样的本事。可以看出菩提祖师是一位法力高深莫测的大仙,具体能高到什么地步,且看书中的描述: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祖师的第一次出场,就给我们醍醐灌顶的感觉。大觉金仙、西方妙相、与天同寿等词的描述实在太妙了,让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了祖师的容颜。金仙是神仙修炼的最高级别,在道教称之为大罗金仙,而佛家的称呼则为大觉金仙。佛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修炼到如此境界,只有像菩萨以上才可能修炼到金仙这种地步,修炼到这种地步也就可以与天同寿了。而且菩提能够称为西方妙相祖的话,基本上可以看出祖师是一位佛教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在整部《西游记》中,能够称祖还有其他两个人,一个是道祖李老君,一个是佛祖释迦牟尼。
  于是乎,一些看过几遍《西游记》的大仙就妄加猜测了。有的认为菩提祖师是太上老君的前身,有的说是如来的徒弟,因为如来确实有个徒弟叫须菩提,还有一个叫吴闲云的有理有据的推断出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
  第一种说法,本人不做辩驳。这样推断的人,基本上认为太上老君曾经在八卦炉里练孙悟空时是故意解救猴子的,看上去理由太过牵强。第二种说法,只是名字上一样,但是如来的徒弟须菩提基本上没有在中国历史文学上出现过,即使有此人,其也不敢称是祖啊?所以本人只对吴闲云的推断做出公正。吴闲云的论据如下:“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两字就是“灵山”,且都在西方西牛贺洲境内,应该是如来的驻所。孙悟空是如来教出来,让其大闹天宫来探探玉皇大帝的虚实。书中对灵台方寸山和灵山景致的描写基本面貌一致,还杜撰出方寸山的动物独没有狮子、象和大鹏说明他们正好在狮驼国等等。其他的论据本人这里就不赘述了。
  首先,我要说的就是灵山和灵台方寸山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灵山属于天界的范围,而灵台方寸山却是在地上。书中第八回,如来要举办“盂兰盆会”时,对诸佛、阿罗等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亦。”从这里看出,灵山不是凡间,是在天上,所以和凡间的纪年法是不一样的,故如来不知天上的年月,而只是粗略的估计出凡间有五百年之久。如果上述不足以让您明白的话,我们在往下看第七十七回,孙悟空请如来收服狮驼国三位魔头时,如来遂让阿傩、迦叶去请文殊和普贤一起去收服妖怪。二菩萨见到佛祖后,如来道:“菩萨之兽,下山多少时了。”文殊道:“七日了”。如来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快随我收他去。”这样看来文殊菩萨是天上的神仙,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在五台山上啊。大家这下就明白了,五台山是属于天界范围之内的。那么灵山、峨眉山、须弥山等都是在天界范围之内的。可以看出,普贤、大势至和观音菩萨的驻所都是在天上。莫非是因为山比较高,上半部分已到天上云间,所以算作是天界范围,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如来的灵山是一座天上的仙山,而菩提老祖的灵台方寸山却是地上的一座仙山。有人就会说了,菩提祖师的驻所很可能也在天界。
  我告诉你,灵台方寸山却不在天界,而是地上的一座仙山。这个是为什么呢?且看第二回,菩提祖师讲道时,悟空听到妙处忍不住癫狂跃舞时,祖师问他,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他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在哪里吃了七次饱桃!说明悟空已经在方寸山待了七年了,还没有和祖师学到长生不老之术。本回还有一处,当悟空和师兄弟卖弄本领时,被祖师发现后。祖师要赶他下山时,悟空说,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悟空出生在花果山,游历三大部洲,全部是在地上活动,在他的思维里的二十年即是凡间的二十年。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53
發表於 2013-4-18 07:01 
175.150.160.118
再看悟空辞别师父,回到花果山,见到了孩儿们。大小猴子围住悟空说,大王你好宽心!怎们一去许久?这个许久的意味着好些年了。肯定不会是天上的二十年,如果是的话,则可以推出悟空离开花果山已经20*360年。这样的话,花果山上的哪些猴子估计早就见阎王了,他们这些凡猴没有修练过,怎能活7000多岁啊??按照日后悟空取经时,曾经说自己大概千岁年龄,也能说明这里的二十年即是地上的二十年。当悟空打败混世魔王,发现被混世魔王掠来的四五十个小猴子时,小猴子们的话更证实了孙悟空离开花果山的时间长短。悟空道: “汝等何为到此?”众猴子道:“我等因大王修仙去后,这两年被他争吵,把我们摄将来…”,说明了孙悟空离开花果山的年数不会超过几十年。可以看出,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和在灵台方寸山所待的年数基本上一致。
  所以,菩提老祖驻所灵台方寸山和如来的驻所灵山根本就不是一座山。吴闲云的其他有关如来就是菩提的猜测的论据,都是基于灵山和方寸山是一座山作为依据,然后根据书中的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妄加推断出来的,基本上都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孙悟空学艺完成到其大闹天宫不过三百年,可以知道天界顶多也就过了一年而已。即使如来从菩提老祖变换角色到佛祖,时间也比较紧迫,难度可想而知。不要跟我说,如来上天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将佛教搞的如此实力强劲,要知道玉皇大帝可是与天同龄啊!
  菩提老祖根本就不是如来佛祖。那他到底是谁?
  我认为要找真正的答案,不得不参考同时期的另一部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两部作品出现的时间相近,书中的好多神仙或者故事,也是对民间流传的整理。不管是菩提祖师也好,如来佛祖也罢,不是吴承恩和许仲琳凭空想象出来的角色,而是参照了当年好多道家经典著作。提起《封神演义》,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讲述的不同朝代的故事,两部书中的人物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像李靖、哪吒、木吒、杨戬等人在两部书中都有出场。《封神演义》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若干年后,修成了正身,加入了佛教,就是《西游记》中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上古佛。可见,两部作品中人物之间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 根据两部著作的描述,我们可以推出《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和菩提祖师就是《封神演义》的混鲲祖师的两个弟子,是西方教的大小教主,西方教就是后来的佛教的前身。
  《封神演义》的描述如下:混鲲祖师,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大弟子接引道人学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做那转世苦修,这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也是个仙心泛滥、天纵奇才之人。后来王子独自静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豁然功法圆通,得悟大道,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这释迦牟尼自此仙心荡漾,竟创立出一门派别——名唤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無頭像
真人真道



帖子 5
註冊 2013-1-6
用戶註冊天數 4130
發表於 2013-4-18 13:52 
58.249.125.72
老师 您好 为了我们道家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