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洪志评论(40):马英九与国民党非常有必要尽快下台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23
發表於 2013-3-1 17:58 
175.150.160.118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洪志评论(40): 國民黨不下台,漢服運動不可能進入台灣。
2012/01/20 12:44:30瀏覽650|回應8|推薦0
久遠在台觀察,自馬先生執政以來,台灣文化就壟罩在一片片的滿州袍掛文化之中,馬先生身邊圍繞著多數的滿州旗人之後這點先不提,單就每年928祭孔時,馬先生總不厭其煩的穿著滿州袍掛出入各個祭孔大典之中,多次被批衣然如故,就可窺見其所持的文化立場,亦即滿州文化。

其實,目前為止,馬英九的努力,如果從族群觀點來作解析,他幾乎只為滿州遺民謀福址、並推陷漢人去作滿奴而已。其背後支持者不但都曾為滿州族籍後裔,例如金溥聰,關中,閻崇年等,這暫且不提。但一整個壟罩在台灣處於一種真實的現狀是,興漢勢力在台灣是處於被封殺與漠視的,取而代之的是充斥了滿州文化為實體,假借復興中華而行滿清文化復辟的進展。

許久年前,久遠在台灣,頻頻在影視,在傳媒,在教科書中倍受刺激,從而使得許多陳年的族群記憶被迫樞醒,久遠沈思許久,歸咎原因,這一切力量的軌跡,總與國民黨及馬英九是脫不了關係的,久遠在古歌新聞使用關鍵字搜尋“漢服”,就會發現與台灣本土有關的媒體,完全避開這個字彙,只有法輪功系統,馬來西亞及中國部份媒體才使用這個字彙,人為操作的媒體痕跡非常明確。這讓久遠想起許久以前聽過的,使人為奴隸的學理中,有一種說法是:「當奴隸不能意識到牢獄與柵欄的存在時,奴隸就不會反抗,而會乖乖順從於主人的控制。」,就這方面來看,久遠活在臺灣的做主程度,可能只比中國好一些,好在台灣的控制柵欄是比較隱形的。但其實這個箝制漢人自主的柵欄,一直存在於臺灣許久,直到現在還在作用之中。

不過久遠真是後知後覺,馬英九從政許多年了,直到馬先生執政四年多現在久遠才發現,馬先生的執政,獲利最大者,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人民,而是支持馬先生的滿州遺民權貴,也就是推廣滿州文化集團的獲利最大化。

就這點來觀察,今後四年,台灣不但將會逐漸喪失主權,被吞併入最能代表滿清利益的北京政權,漢人與漢文化也將被推進一個難以挽回的歷史中吧,至少在台灣,這已是行之多年政策。

雖然這不意味國民黨下台就能讓漢服運動在台興起,但幾乎可以確定,國民黨不下台,漢服運動之類的文化復興,不可能進入台灣。

�X�B: 國民黨不下台,漢服運動不可能進入台灣。 - 三民主義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a666a444a13/6048385#ixzz2MHQ4sOkm
- See more at: http://xinshidai.forumer.com/40-t2322528.html#sthash.TozjIgvo.dpuf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23
發表於 2013-3-1 17:59 
175.150.160.118
http://鹿山會館.tw/EastCapital/index.php?sid=xfTFWK

【轉帖】嫁接漢文明是異族慣用的,迷惑漢人的手法。作者:聞達

關於文明的嫁接手段的採用,漢人一點都不陌生,我們看一下以下異族的作法。

一是“合”,其特點是將漢人的專利說成是共同的。

韃子滿清就利用閹割後的漢學奴役統治漢人近三百年,他們把所有漢人的東西都說成是與自己有關連的,哪怕是菜系,也有所謂“滿漢全席”,家具也說成是“明清家具”,這是閻崇年所謂的滿韃“合”的手法的運用。 “合其光,同其塵”,把兩個不相干的民族擰在一起。如果他們將“明”和“清”分開,則他們就不再有容身之地。“中華民族大團結”也是“合”手法的運用,2002年4月廣電總局下文件說:在影視作品中要盡量少提“炎黃子孫”,多提“中華民族”,當提到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時候,要多提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結果。 將佔人口96%的民族創造的文明成果說成是與史上人口不足二百萬的外來民族共同創造的結果,這和乞丐指著皇宮和皇帝說那是我們共同的財產,是一樣的道理。在這種說詞之下,異族的“漁網”和“馬糞”都成了與漢字比翼齊飛的文明成果了,完全的不明主次,誰是主人誰是客都搞不清楚了,甚至於連敵我都不分了(如鐵木真立像)。 這種“降低民族個性、消融民族特點”的作法就是異族眼裡的“合”,在這種手法統治之下,漢人成了身份證漢族了,幾乎要與這片土地和文化沒什麼關係了,年輕人連望著行走在街道上洋人遊客都產生了莫明其妙的親切感,早已忘卻自己的主人身份。

“合”的理論之基礎是那位清末給異族賣命為榮的梁啟超所發明的“中華民族”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再上層樓的民族理論就是費孝通版本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這是融合論的最高級理論。

根據這個理論,漢人若自稱“炎黃子孫”就是不科學的了(某少民部長言論)。

二是“去”,將不利於異族的東西去掉。

滿韃統治中國時期利用紀曉嵐等文人刪改中華書籍,編訂《四庫全書》,完全去掉了漢人的核心價值觀“華夷之辨”,就是這樣的一個手法的運用。國民黨與共*產*黨在蘇俄兩面下注的指揮下與滿遺一起肢解漢文明,合搞“新文化”,衝著自己民族發力,將“三民主義”變為二民主義,國民黨去民族主義及漢人幫會於前,共*產*黨剷除漢人家族勢力於後,批林帶上地下的孔子,視傳統為寇仇,將洋人作親爹。 韃子史學家將清代之前的歷史說成是“古”代史,漢人的先人一律說成是“古”人,漢服也是“古裝”,漢人墳墓裡的東西說成是“古”物,他們帶頭挖出漢人的“墳墓”則視用是考 ​​“古”。按《狼圖騰》的作者姜戎的說法,“農耕文明已經被游牧文明送入了博物館”,漢人的歸宿都在那裡。

“歷史是什麼玩意兒”(韃子歷史教師袁騰飛語)將我們漢人與歷史的聯繫隔斷,這就是“去漢化,去中國化”。

韃回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帶頭在漢人血統上以“融合論”合夥描黑漢人血統,說漢人不是純種的(回.回人類學家)各種文章、學術論文垃圾般充斥網絡,其宣傳的力道不可謂不大。 在文化上將漢人習性定位為“窩裡鬥”(韃子作家柏楊),描寫成“奴性”(親日作家魯訊)如果按他們的解釋導引下去,漢人幾乎要和自己的文明、自己的祖先、自己的血統、自己的身份說再見了。 外人韃子和漢人中的異已分子都將漢人的寶貴資產當成對其統治的不穩定因素爭相去之而後快。 有時我們深深的感覺,如果我們不同他們玩命,他們真不知道馬王爺究竟長幾隻眼。

三是“偷”,偷取文明成果,所謂不告而拿謂之偷。

基督教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將中國人的昊天上帝直接用來指代“GOD”,將中國的“聖”用於命名與基督教相關的稱謂,沒有經過中國人的授權許可,這是“偷”的手法。基督教作為異神教在中華這片土地上原本沒有根基,傳教士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能夠想到的就是如何嫁接文明,他們把中華文化全部解釋成與不相干的西方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基督教傳教士的無恥之處在於他們按有利於傳教的方面解說其它文明,表現出不尊重和隨意解釋。因為考慮到宗教信徒的狂熱性,他們有一天在教皇的指引下顛覆中國的一切也不是沒有可能,看一下各省傳銷一般的傳教方式便知。人類沿著基督教文明所指的方向發展到今天也差不多走到了盡頭,這說明了基督教文明的窮途末路,採用嫁接中華文明的辦法也只能是一種在文化戰略上的欺騙手段。

四是“搶”,明火執仗,掠奪、霸占漢文明成果或鳩占鵲巢。

韃子通過宣傳告訴世人,旗袍馬褂是“唐裝”,京戲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大清是中華正統”,“滿人是中華民族”,“康乾盛世”等等。高麗人將所有中華有影響人物都說成是他們民族的,韃子把漢人的帝王都說成是少民的,其在文化戰略上的思路如出一轍,即將漢人歷史名人都說成是與漢人無關的,以最大限度降低漢人的歷史榮耀感。 滿人杜撰其民族在中 ​​華的存在,將在東北無關的民族說成是自己民族的先人。反正死人不會說話。

五是“騙”,即通過文化作品誘導,令你在不知不覺中被洗腦。

韃子通過佔據高位的影視媒體對漢人成年累月的播放美化他們民族統治的“辮子戲”,已經長達十年之久,有可能這是“多元一體”神秘工程的一部份。 這些影視題材通過戲說歷史的手法,將漢人的歷史描寫的一塌糊塗,漢人的皇帝幾乎都是吃喝玩樂之徒,沒有什麼好人。這些作品直接推送到我們手.機當中,出現在影視屏幕之上,以及文藝作品當中。久而久之我們漢人的子孫就不會認為我們的文化還有什麼值得留戀之處,這種破壞性是相當巨大的。對漢人來講,除了內憂還有外患。美國人控股中國的門戶網站,常年累月以西方人的價值觀引導中國人看世界,用西方誨淫誨盜的文藝作品(情色版塊)引誘中國的年輕人,其目的絕不僅僅局限於增加中國的年輕人對西方的關注度與好感這麼簡單,而是要意識地分解和消融本土文化。文藝作品所具有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特點,對改變一國一族的習俗,其影響是巨大的。韃子文化人和西方的文化人都有把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年輕人當作影響的對象的慣常伎倆。這樣一片“沃土”的開發的後面是收益的支配,他們的意圖也在於支配。 像這類不懷好意的文化人,他 ​​們對於一國一族的破壞力絕不亞於軍事入侵。某方面來講,2000年開始的“多元一體”神秘工程的實施,對於漢人來講是悲摧無比的事情。表明漢人對這個國家已經失去影響力。對中國年輕人大腦的支配就是對中國未來的支配,使韃子和西方人這些原本與中國無關的人能夠有機會成為中國人或者是永久成為中國人或者是支配中國人,使原主民--真正的中國人—漢人淪為受役使地位。

無利不起早,韃子和西方人的影視作品及相關文化作品其作用在此。

結語:這個“合、去、偷、搶、騙”只是異族圖謀中華,支配漢人手段的一部份,異族瓦解漢人的重點在於攻克漢人的心防。

我們漢人必須了解這些作法,才不會坐著等死。他們要做的是要我們這個民族死,我們反之道而行之,則是生。所以,我們的祖先教導我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其重點在於鞏固我們的心防。如果心防不在了,那麼我們這個民族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如果心防在,即使我們的土地失去了,我們的民族頭人和文化失去了也只是暫時的,遲早都會回來的。

�X�B: 【轉帖】嫁接漢文明是異族慣用的,迷惑漢人的手法。 - 三民主義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a666a444a13/6723156#ixzz2MHRIeV6S - See more at: http://xinshidai.forumer.com/40- ... thash.TozjIgvo.dpuf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23
發表於 2013-3-1 18:00 
175.150.160.118
http://blog.udn.com/a666a444a13/article?f_ART_CATE=403223

追溯漢人飲茶的源流,若依文獻來推敲,可上溯至西元前二千七百三十七年中古時代的神農氏,陸羽的茶經有云﹕「茶之為飲,發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陸羽,唐代竟陵人,又名疾,字鴻漸,又字季疪,對茶有很深的造詣,時人稱之為「茶神」,有茶經傳世,以後的茶書皆依此改良。

明代,茶的形狀已漸由團茶變成散茶,於唐宋飲茶的準則也做了增補或刪除。現今的製茶方法與泡茶法即是延襲明代的方式,至今巳有六百年的歷史。明代品茶活動由戶內轉向戶外,時常舉行「點茶」、「鬥茶」之會,互相比較技術高低,一時蔚為奇觀。

受漢族文化影響,使日本的飲茶方式也開始宏揚,以茶道大師千利修總合日本飲茶經驗,開創日本茶道,至江戶時代產生無數流派,注入日本人自漢族習來的點茶,鬥茶之會,再賦與宗教及禮教意味,用於專業待客之「日本茶道」由此誕生,漢族固有習俗便由日本傳承發揚光大。

漢族亡國後,清國皇太極入主中原及多爾袞攝政以來,恐懼漢族再興,對漢族文人素有之飲茶法規尤為嚴密,且又興「文字獄」,使漢族文人精力與思想遂而受挫,為避免惹上不必要暴政迫害,多已無心「點茶」「鬥茶」,吟詠「茶」了,再加上清國為鞏固殖民霸權,私底下放縱鴉片散播、使吸食鴉片取代飲茶地位,茶飲也為吸食鴉片習俗所取代,至此飲茶意義僅存於普通解渴之用,漢族品茶文化也就此失去了禮儀,失去了記憶,漢族茶會傳統自漢族中瓦解,與漢服一起煙消雲散。

距東寧亡國後兩百餘年,明鄭傳承之飲茶文化亦完全毀滅後的現代,在鄭成功文化節裡,看見松浦史料博物館理事長松浦章受市長許添財熱忱的邀約,於12日下午在延平郡王祠舉辦「獻茶儀式」,向延平郡王鄭成功致意。

雖然這只是曇花一現,當然這也不代表明鄭傳承的漢族文化裡具有禮儀,道德,傳統的茶道文化已經復甦於現代台灣裡。

但能夠在現代台灣裡頭,親見到可能比明鄭茶道文化更為洗練精勘的日本茶道為延平郡王獻茶,還是讓偶猛烈感動,一時之間忘記了,滿清與外省人對台灣漢人的殘酷迫害以及滅絕文化的暴行。

「文武為武家的二道,而茶道即為文武二道中的風流,不喜柔弱偏好強與美。心的修行亦不在此外,昨日的非是今日領悟的依據。」,又說「武道寓於風流中,於茶儀間培養心膽。」,正符合東寧總制陳永華開設的學院教育,文武雙全的宗旨。

日本傳統~實在是太適合受外省人迫害而失去固有民族傳統的台灣人去學習了~


中國國民黨傳的中華文化?扔到路邊去吧。

那已經是深中滿州奴化之遺毒的糟粕。

�X�B: 中華文化?扔到路邊去吧。 - 三民主義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a666a444a13/3690605#ixzz2MHRgv7nk
- See more at: http://xinshidai.forumer.com/40- ... thash.TozjIgvo.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