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华道脉源流
無頭像
真一本体
等待驗證會員


帖子 936
註冊 2012-5-23
用戶註冊天數 4327
發表於 2012-9-6 21:21 
222.133.245.10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道教内丹修炼,素有“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究其渊源,则始于伏羲、黄帝,开宗于老子,创立于尹喜、张道陵、王玄甫,发挥于两汉魏晋南北朝之刘安、河上公、魏伯阳、左慈、葛玄、葛洪、陶弘景等,阐扬于唐末五代之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兴盛于宋元之张伯端、王重阳、丘处机、马丹阳、陈致虚等,继传于明张三丰、陆西星、清闵一得、刘一明、李西月、黄元吉、赵避尘等,承扬于当代仙学大师陈撄宁,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黄帝时,王乔、赤松子“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求故,吸而求精”,黄帝自身则有“移精变气”的切身体验,并问广成子“至道之要”,广成子先是不予回答,过了三个月,黄帝再来问“治身之道”,广成子告诉他说:“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静心清。无劳无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衰。得吾道者为上皇,失吾道者为下士。予将去汝,入无穷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说完,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道教尊其为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春秋时的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 “生而白首,故曰老子”《史记·老子传》。后见周室衰微,于平王三十三年 (前737)十二月二十五日辞职而去,青牛薄辇,西出函谷关,因关令尹喜请求教诲,留《道德五千言》后,莫知所终。

文 始 派
       尹喜人称“文始先生”,文始派的创始人;为周朝时的关令原周至县龙乡闻仙里 (今陕西周至县)人。一说他是天水(今甘肃天水市)人。吕氏春秋·不二篇》称其思想“贵清”。庄子将其与老子一起称赞为“博大真人”。周康王时尹喜为大夫,后为东宫宾友,结草为庐,仰观乾坤之气象,寂心精思以求仙道,号曰楼观。一天,观看到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预知有圣人将要出关,求为函谷关令。遇得老子,拜为师,请求至道,老子遂著成《道》《德》上、下篇五千言授与尹喜,喜欣持诵,奉行道成。尹喜得道成仙后,老君授他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并赐紫芙蓉冠,飞青羽裙,交泰霓裳,罗纹黄绶,九色之节,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曾作《西升经》、《关尹子》九篇,已亡佚,今本为南宋永嘉孙定家所藏,实为唐末五代方士所作,道教尊为《文始真经》。文始派一传少阳派,二传南华真人庄子,三传西华帝君王骀,王骀又传唐朝人张果老,四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陈抟,陈抟传火龙真君,火龙真君传张三丰。他们之中以南华真人庄子和张三丰最为杰出。文始派功法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为丹法中最上乘。修炼下手即以最上一层炼神还虚做起,主张修一己真阳之炁,以接天地真阳之炁;盗天地虚无之机,以补我神炁之真机。教人无所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之极,从而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同于大通,“浑入我,同天地”。这便是文始派丹法的最高境界,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径。因为此派专讲以神御炁,不讲炼精炼炁,也不讲火候药物,所以说是一种直指大道的顿修方法。
       庄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庄周,字子休,宋国 (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做过蒙地的漆园吏。此后他一直隐居,生活贫困,但学识渊博,著《庄子》一书。是老子思想的最好继承者,在历史上“老庄”并称,共同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庄子的思想与老子又有所不同,老子贵柔,主张戒盈防满,在现实关系中求得自身的长保。庄子则认为现实关系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严重束缚,主张超脱现实关系而尽情逍遥。进而把老子的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从内丹角度上看,庄子提出了具体的修炼方法,如:“吹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如:“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可见庄子内丹功法的高深。
          张三丰, 宋、明间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隐仙派始祖,因为他平时不修边幅,人们又称他“张邋遢”。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仅名字雅号就有二十多个,如通、全、全一、玄化、玄玄子、三丰、三峰、山峰居士、君实、思廉、疯汉子、邋遢道人等。其出生地点也不一,有说陕西宝鸡人,有说山西平阳人,有说辽宁积翠山人,有说辽东懿州 (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有说天目山人。又传为张天师的后裔。据《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称,北宋时的张三丰北赴汴京的一个晚上,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丰便用此拳掌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来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炼之术定为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元明时张三丰改字曰君宝、君实,号玄子。传说他体姿丰伟,大耳圆目,龟形鹤背,须髯如戟。一年四季,只穿一件破衣,披一领蓑衣。一餐能食数米,或数月不食。能预知吉凶祸福,人以为神。终生浪游,行无定止。曾在宝鸡金台观死而复活,其徒称他“阳神出游”。多次来往于武当山中,结草为庐,修炼丹道,并预言此山日后必大胜,嘱咐弟子“善守香火”。后又入四川青城山和鹤鸣山中访真揽胜。不久便回到武当山,于明洪武(1368—1399年)十七年(1384年)撰《无根树丹词》,自题为“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山天柱峰之草庐”,此草庐即今之武当玉虚宫,张三丰最终在此炼成九转还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使者四处寻访他,始终不见其踪影。明成祖永乐 (1403—1424年)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遇真宫”,并数次遣使觅访张三丰,均不曾遇见。后又修真仙殿,祀奉张三丰铜铸鎏金像,像为身穿道袍,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神态飘逸,一副仙风道骨的形象。明英宗天顺(1457—1465)三年(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明世宗加封为“清虚玄妙真君”。张三丰平时虽专研于武术,但对道教思想亦有研究,其一生著作颇丰,清人李西月即编有《张三丰全集》,收入《正统道藏》。张三丰认为自古道流分正邪二教,而道、儒、释三教皆为正统,虽然创教者不同,但“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因此“牟尼、孔、老皆名曰道”。他在《大道论》中说:“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人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也。”他主张修道者就是修“阴、阳、性、命”之道,并称“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这便是张三丰丹道秘诀的可贵之处。

少 阳 派
       王玄甫少阳派的创立人,道经称为“少阳帝君”。《金莲正宗记》称其为太上之传人 (太上—金母—白云—帝君),号东华子,称“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为道教北五祖之第一祖;又称之为汉代人,生而奇表,幼具玄风,白云上真喜而爱之,携入山中,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龙法授之。后传道于正阳真人钟离权。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则说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里皆不详。得太上之道后隐修于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于五台山紫府洞天,故称“紫府少阳帝君”;后显灵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叙述就比较详细,帝君不仅有名有姓,而且有诞辰日、成道日、籍贯、修炼思想等,文曰:“上仙姓王名玄甫,汉代东海(今江苏连云港西部)人,师白云上真,得道。一号华阳真人,六月十五降世,十月十六上升。”后传道于钟离觉,即正阳子钟离权。有诗一章载《混成集》,其诗曰:“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青松岩畔离柯下,白云堆里饮飞泉,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往气绵绵,三千功行好归去,休向人间说洞天。” 就内丹修炼而言,后世的钟吕金丹派、南派、北派、三丰派、青城派、千峰派等内丹派均源于此派,这些派别皆尊他为开山祖师。东华帝君一传太极仙翁葛玄,二传正阳帝君钟离权。葛玄得道后,又传丹法于郑隐,郑隐传葛洪,使得道教内丹修炼在魏晋南北朝时继续往下传承。当时内丹著作有《大洞真经》《老子清静经》《五千文经序》《抱朴子内篇》《养性延命录》等经典,提出了诸如静思、存想、存思、存想、存神、内观、内视、行气、导引、咽津、呼吸、辟谷、守一、藏精、调精等修炼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内丹修炼术此派不像文始派那样以虚无为宗,而属无上至真之妙道,顿超直入,修性而兼修命;而是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便于入手,次第分明
          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五代京兆咸阳 (今陕西咸阳)人,一云燕台(今北京)人。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贯文通武,长八尺七寸,须髯过腹,目含神光,仕汉为将军,出兵不利,隐遁终南山,得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于东华帝君。后又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天真赐号太极太宫真人。神游人间,变化无常,世人往往遇之,有诗颂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误,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由人做。”作《破迷证道歌》《灵宝毕法》行于世。今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即为其遇东华帝君处;咸阳周曲湾正阳宫即为其故居。《破迷证道歌》认为修道应以先天一炁为本,“一炁循环无阻碍,散在万物与人身。”只有金木合交,铅汞交结,龙虎合欢,子母相会,神炁归根,合于混沌未分真,则金就丹成。这样就能产生仙胎,炼成纯阳之体,“聚则成形,散则成炁,返本还原太虚同”。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药物、采取、火候之理论,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唐德宗贞元 (785—805年)丙子(796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幻登仕途,屡考不第。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于长安酒肆(今西安东关八仙宫门前)遇钟离权,经十试皆无所折 ,始知“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遂入道,遂得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其潜心修炼,后隐庐山修成仙道,百余岁而童颜。   常翱游人间自称回道士,时隐时现,变幻莫测。时有诗选曰:“捉得金精作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曾在邯郸逆旋,授于卢生一枕,又于东邻沈氏家赋诗以榴皮书壁,其灵迹正籍野史中不可胜数。吕洞宾得道后传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刘海蟾、王重阳、程济明、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陈抟,陈抟传火龙真君,火龙真君传张三丰等。 钟吕派丹法以“炼心”为纲要,以“心息相依”为法门,认为心静念止即可以调动体内的精、炁、神,使之凝聚成“药物”,在体内炼成金丹,具体步骤为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粉碎虚空等几个阶段。道教内丹炼养思想,经钟、吕后日臻完善。以慈悲度世为成道之途,改铅汞与黄白术为内丹修炼,易剑术为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在社会上影响尤为显著。
      刘海蟾得道后传张伯端,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在内丹修炼中称为“南派”。王重阳得道后传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刘仙姑,在内丹修炼中称为“北派”。此时还有中和南北二派的李道纯之“中派”,陆西星之“东派”,李西月之“西派”,伍守阳、柳华阳之“伍柳派”,张三丰之“隐仙派”,赵避尘之“千峰派。
           
南   派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成 (诚),号“紫阳山人”,故后世又称之张紫阳。生于宋太宗雍熙(984—988年)元年(984年),登仙于宋神宗元丰(1078—1086年)五年 (1082年)三月十五日,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曾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尽死。二日,虫至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犊盈籍,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 !”因赋诗云:“乃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仃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完,将所署案卷纵火焚尽。以“火烧文书罪”被遣岭南充军。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陆诜帅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后随诜转至成都。宋神宗熙宁(1068—1078年)二年 (1069年)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指流知原,语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紫阳。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伯端修道,力主内丹,认为“人人本有长生药”,“何须寻草学烧茅”,教化世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要识真铅汞,丹砂非水银也。内丹修炼要“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即将坎中之阳气以点化离中之阴精,乃运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纯阳之体。则人人修炼造化事毕。熙宁八年(1075年)著《悟真篇》宣扬道教、佛教、儒教“虽三分,道乃归一”的“三教一理”的思想。
           相传张伯端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倾刻就到。二人雅致大发,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琼花。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记。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愧不明意,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可问见矣。”二人遂为莫逆之交。随后弟子问曰:“彼禅师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 ?”伯端答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攻,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常说:“道教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认为“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又谓:“释氏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积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于性命之奥也。”
张伯端极力主张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来撮合三教,“先以神性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其知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将儒家“穷理尽性”,佛教“顿悟圆通”引入道教的内丹炼养,主张融合三教,以明大丹妙旨,反对三教“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迷设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
             陆公逝世于成都后,伯端转徒于秦陇之地,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伯端以《悟真篇》授之,并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于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处厚出任广南漕,伯端又从之。于元丰五年 (1082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于天台山,世行九十九岁,留《尸解颂》云:“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 伯端在人间所度弟子甚多,其中白龙洞刘道人(名奉真,亦称刘斗子),白日飞升,影响极大。
  《悟真篇》主述《道德》之玄,《阴符》之机,阐发《参同契》之秘,在内丹修炼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同易参同契》同为“丹经之王”。因张伯端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成为全真南宗之代表,被尊奉为全真南宗五祖之首,号为“紫阳真人”。

     石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宋真宗乾兴 (1022—1023年)元年(1022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药济人,不惜酬谢,惟愿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张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勤心修炼,大道乃成,著《还源篇》行于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积精化气,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内丹。诗曰:“药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能知药与火,定里见丹成。”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后以“金液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1131—1163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升仙。有诗颂曰:“雪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绍兴三十年(1160年)显真于广东罗浮山。石泰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尊为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二代,尊号“杏林真人”。
      薛式,字太原,又名道原 (源)。南宋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府鸡足人。宋神宗元丰(1078—1086年)元年(1078年)生。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云: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参长老修严,严与道眼因缘:金鸡未鸣时如何得这音响。又参僧如环,得如何是超佛祖之淡糊饼圆陀陀地。因桔槔,顿有醒悟,有诗颂曰:“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曲。井里泥蛇舞柘枝。”二老然之,自尔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机锋迅捷,字说兼通,且复雅意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 (1102—1107年)五年(1106年)冬,寓县之青镇,听讲佛寺,适逢凤翔府扶风县杏林驿道人石泰字得之,年八十五矣,发绿朱颜,神宇非凡,夜事缝纫。紫贤心异之,偶举张平叔(伯端)诗曲,石矍然曰:“识斯人乎?”吾师也。备言紫阳传道之由。紫贤乃稽首皈依,请受业,卒学还丹。传授口诀真要,且戒令往通邑大都,依有力者,即可图之。紫贤遂来京师,弃僧迦黎,幅巾缝掖,和光混俗,靑了此事。乃注作《悟真篇》,作《复命篇》及《丹髓歌》行世。以诗歌形式论述内丹之法。紫贤道成,于宋光宗绍熙(1190—1195年)二年(1191年)九月初九羽化登仙,行世一百一十四载,有诗颂曰:“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元不在西边。”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现真于霍童山。
     陈楠,字楠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白水岩人,以盘栊箍桶为生,浮湛俗间,人无知者,作《盘栊箍桶颂》。《盘栊颂》云:“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箍桶颂》云:“有漏教无漏,如何水泄通,既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后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于毗陵禅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每人求得符水,翠虚捻土付之,病多辄愈,故人呼之为“陈泥丸”。宋徽宗政和 (1111—1118年)中,擢提举道院事,后归罗浮以道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潮阳民家女,苦孤厌,狂易无度,翠虚用雷符熏狐魅杀之。时披发走,日行四五百里,鹑衣百结,尘垢满身,间食犬肉,终日烂醉,莫测所知,而济人利物效应有不可掩者。尝之苍悟,遇郡祷旱。人忧死。翠虚执铁鞭下渊潭驱龙起,须臾阴云四合,雷雨交作,境内沾足,遂为丰年。过三山太义渡,洪流湍悍,船不敢行,翠虚扶笠而济,行钦管道上,群盗拉杀瘗之,后三日盗散复苏。游长沙,冲帅节,执拘送邕州,去数夕又回长沙矣。中夜坐,或含水银,越宿吐视,已成白金。乞于其徒,不顾。常自言阅世四十三,然有四世见之者。潮广中人,常问翠虚觅诗,自口缕缕而出皆成文理,但不肯尊书。竟未解其故。有《翠虚妙悟全集》行世,即《罗浮翠虚吟》。以丹法授琼山白玉蟾。其出入玉蟾常侍左右,翠虚于宗嘉定(1208—1225年)六年(1213 年),一云四年(1211年)四月十四日在漳州赴鹤会罢。说与会主云:“我当来会里尸解。”会里不以为事,遂留四句,命玉蟾题之曰:“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纵,今朝符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彼时玉蟾随侍。在漳州梁山,翠虚与一箍桶老者椅角入水而逝,其箍桶老者先有一斧在地,再寻其斧,斧亦不见。玉蟾叹曰:“此水解也。”当时有葛县厨在潮州宁乡县见之。翠虚与尉之父为之契,因寄一书使尉归潮达其父,后方知当日在此尸解,在彼见也。
  今存《翠虚篇》,包括“紫庭经”、“罗浮翠虚吟”、“金丹诗诀”等,均论内丹炼精化气凝神之法,在全真道中影响很大,遂被尊为“南五祖”第四代,尊号为“翠虚真人”。
      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因出继白氏,故又姓白,世为闽人,以其祖任琼州之日,故生于海南。母以玉蟾名之,应梦也。 宋理宗绍定(1228—1235年)二年(1229年)生于南海琼州(今海南省琼山)。自少聪颖,异于常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通诸经,兼擅诗赋书画。后因任挟杀人,亡于武夷改装道士,浪迹江东两湖、西蜀、闽广。曾赋诗自赞:“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 著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先生文集》《玉隆集》《武夷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行世。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先生自号海琼子,或号海南翁,或号琼山道人,或号武夷散人,或号神吏。幼举童子,长游方外,得翠虚陈泥丸先生之道,当时士大夫欲以异科荐之,弗就也,自得道之后,蔬肠绝粒凡九年,而四方学者如牛毛。其著书立言之异灵其之处,备见诸书。初先生事翠虚九年,始得其道,翠虚游方外,必与先生俱,逮翠虚解化于临漳,先生乃独往于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山,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与弱少年无异。喜饮酒不见其醉,博洽儒书,究竟禅理,出言成章,文不加点,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 ,尤妙梅竹,而不轻作。间至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受上清,行诸阶法。于都天大雷最著,所用雷印,常配肘间,所至祈祷辄有异应。进言休咎,警动聋俗。姓名达于九重,养素之褒,笑而不受,有愿从之游者,莫得也,有持刃追胁者,先生叱之,其人不觉坠刃而走,先生召之曰:“尔来,勿惊。”遽以刃还之。后纵游名山,莫知所终,或云尸解于海丰县。以《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沙汞之书》《紫霄啸命风庭之文》传其徒彭耜字季益,号鹤林子。 白玉蟾一生致力于传播丹道,广收门徒,曾创立过以“靖”立名的教团组织,为官府所认可,形成道教内丹派南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内丹理论,奉行南宗传统,力主独身清修,身力并行,终身不娶。他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核心,掺合儒学和禅理,“心通三教,学贯九流”,该思想使宋元以后的道教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外,他还“参受大洞法箓,奉行诸家大法,独于雷法尤著验”,常行雷法符咒,为人驱邪治病,除妖捉怪。尸解成仙后,诏封为“紫清真人”,世人尊称为“紫清先生”。
       刘海蟾,姓刘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相传一日一道士拜谒,自称正阳子,海蟾师之以宾礼,问其姓名,默而不答。向海蟾索要十枚铜钱和十只鸡蛋,间而相垒而不坠。海蟾惊呼曰:“危坠!”道人即笑曰:“相公地位比这更危险!”说完,弃鸡卵、铜钱于地,长笑而去。海蟾忽然开悟,于是散家财,辞官职,离妻别子,易道服,远游秦川。他常往来于华山与终南山之间,复遇正阳子授以丹诀,后得道仙去。曾有歌曰:“醉骑白驴来,倒提铜尾柄;引具碧眼奴,担个独胡瘿;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吴牛卖十角,溪田耕半顷;种黍酿白醪,便是神仙境;醉卧古松荫,闲立白云巅;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彩。”后以道授董凝阳、张宗阳,乃遁迹于终南、太华之间,不知所终。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北   派
      王重阳,是北派实际的开创者,姓王名中孚,字允卿,又名德威。宋末金初咸阳 (今陕西咸阳)人。父王百万,为地方豪门贵族,母王氏安人,孕 二十四月而生之。生而聪颖,自幼超群,七岁诵经,月以千数,二十岁贯通百家诸经。及长,体态端庄而雄伟,须美而髯佳,风流倜傥尚义好侠,宽怀大度而不拘小节。中孚自幼文武皆习,尤擅弓马,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0年)年间在应武举试,中甲科,故易名德威,字世雄。然而社会不安,世事纷乱,德威一身功名而不能为官,目睹金兵之暴戾,遂退隐于终南刘蒋村,终日意志消沉而放荡自适,疯疯颠颠而意不可测,世人称之为“王害风”。并讽曰:“昔日庞居士,如今王害风。”直至金海陵王(1149—1161年在位)完颜亮正隆(1156—1161年)四年(1159年),年已四十八岁,取仕不进,忽自叹曰:“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动心,余犹碌碌如此,不亦愚乎?”又曰:“余九岁方省事,祖父享年八十二,父享年七十三,观此递减,即活至古稀七十之年,又能有几日!”于是在甘河镇(今陕西户县境内)遇钟、离二仙点化后,捐弃家室财富,修炼道术,出家云游于终南山一带。遂改名为喆,字知明(亦作知名),道号重阳子。金世宗大定(1161—1190年)元年(1161年),在南时村作封高数尺、塘深数丈的墓穴,上挂“王害风灵位”之牌,而入居其中,自号“活死人墓”。三年(1163年)迁至刘蒋村,与和玉蟾、李灵阳结茅庵以居之(即今之陕西重阳万寿宫),常携歌行饮于道中。七年(1167年)自焚其庵后,于山东昆嵛山(今山东牟平县东南)一带布道,收当地富豪马钰为徒,马钰为其筑庵居之,命名为“全真”,由此,凡追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于是全真道正式确立。在山东文登、宁海、莱州等地传道立会期间,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故“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劝人诵《道德经》《般若心经》及《孝经》”等,大定八年 (1168年)八月迁居文登姜实庵,九月居县北苏翁庵,次年(1169年)四月创立“三教金莲会”,五月创“三教七宝会”于文登,“三教三光会”于福川,“三教玉华会”于登州(今山东蓬莱),“三教平等会”于莱州(今山东掖县)等,广收弟子,大力发展全真道。金大定十年 (1170年)一月在大梁(今河北开封)羽化登仙。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等。
   王重阳一生致力于道教及其内丹修炼的发展,首创道教全真派,广招门徒,著名者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世称“北七真”。“北七真”又分别创立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极大地弘扬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丘处机,号长春子。元代山东登州栖霞人。生于金皇统 (1141—1149年)八年(1148年)正月初九日。自幼敏捷聪慧,博而高才,眉宇轩昂,举措高雅。年未弱冠,志慕玄风。十岁出家,十九岁入道,二十岁于昆嵛山栖霞洞拜王重阳为师。大定(1161—1190年)九年(1169年)王重阳羽化后,他随师兄马丹阳等护灵柩守孝三年。大定十四年(1174 年),与马、谭、刘在陕西县秦渡镇真武庙中,月夜各话其志,各表目的及去向。最终以马钰为掌教人而留守刘蒋村,谭、刘二人东去洛阳,丘西入銵溪(今宝鸡市附近)而定。于是处机穴居修炼六年后,又迁隐陇州龙门山潜修七年。此间儒经道典无不涉读,尤喜诗歌词赋。他行时一蓑一笠,居则胁未沾席,日乞一食,寒暑不异,苦苦追求着祖师之玄风,很快声名四振,从之者不计其数。1185年受京兆统军夹谷公疏请还刘蒋村主持修葺重阳故居,命名为祖堂。此时,全真道已成为北方大教,上显于朝廷,下示于民间。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问之以保身养命之术,丘答曰:“抑情寡欲,养气熙神。”世宗大悦,赐主万春节醮事。不久,丘乞旨还山。金章宗明昌(1190—1196年)元年(1190年)丘处机自陕西东回归故里栖霞县,建太虚观居之。章宗末年,赐得《道藏》一部。此间山东达官贵人,“皆相为友”。金宣宗贞祐(1213—1217年)二年(1214年),蒙古势力进入中原,金被迫迁朝汴梁(今河南开封)。不久山东发生反金起义,金廷派附马都尉仆散安贞率兵讨伐。时登州、宁海不服,附马都尉请丘处机前去安抚,“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于是声名大振,三廷(宋、金、元)皆相结纳。金、宋诏至,皆称病不前。金宣宗兴定(1217—1222年)三年(1219年),远在西域乃蛮国的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刘仲禄、札八儿持诏奉请。丘观天下之势,欣然应命,乃于次年(1220年)喜携尹志平等十八弟子自山东莱州启程西行。跋山涉水,呕风呖雪,行经数十国,旅途万余里,终于在元光(1222—1224年)元年(1222年)到达印度大雪山阳坡(今阿富汗境内),时历三年。成吉思汗举行隆重庆典,于行宫内接见了丘处机,问以治国之方,长生久视之道。丘答曰:“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听后,深有感慨,半载未游猎。至此,元代统治者停止了野蛮杀戮的行径。成吉思汗呼之为“神仙”,命左右录其所言,命名为《玄风庆会录》。元光二年(1223年),丘乞还东归,赐之礼物拒不收,成吉思汗特下诏免全真道赋税差役,发给丘金虎牌、蛮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又派兵士千人护送。处机西游,基本上奠定了全真道在元代兴盛之基础,是全真道史上的大事。回归途中,所及之处迎之者接踵而至达数千人,所居之处门庭若市,每逢启程时,均有拥马首以泣者。及入汉地,四方道众不远千里而来,所过城市皆相挽留,盛况空前。1224年,丘回居燕京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不久,丘处机建立了八个教会,广招弟子,开坛演教。于是燕京名豪富绅争相捐赠,修建宫观。全真道又一个教派——龙门派诞生了,有尹志平、李志常、宋德方等大批弟子。致使全真教达到了鼎盛阶段,“教门四辟,百倍往昔”,“至于国朝(元)隆兴,长春真人起而应召之后,玄风大振,化洽诸方,学徒所在,随立宫观,古往今来,未有如是之盛也”。
       伍守阳,为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宗师。字端阳,号冲虚子,江西吉安人。从小精通性理,明佛三昧。成人后立志修道,不入仕籍,二十岁即入庐山,师从曹常化、李泥丸,得授大丹秘诀、《东老遗书》和五雷法,乃致于烹炼大丹。据称丹成而飞升者五十七次,后经赵复阳点化,隐于王屋山,得遇王常月,授以三坛大戒,顺治甲申仙化于武陵。柳华阳,初为儒生,中及科第,后通悟,弃儒入禅,又出佛入道,三教之师无不求教,得遇伍守阳传其修道秘旨,豁然开朗,知慧命之道即我本来之灵物。遂追随伍守阳,共创伍柳派。伍柳派丹法力主清静修持,仙佛合宗。对于阴阳修炼只字不提,主张用先天,忌用后天,强调“一点真阳”之先天祖炁的炼养,认为外药与内药本原于先天祖炁。所谓外药,指“祖炁从身生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见伍守阳《天仙正理直指·药物直论》。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就还丹大药,“全不著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同上。。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炁而已”同上。同时他还认为“鼎炉”并非男女,鼎为丹田之形,内炉指丹田中之气,他说:“是炁也,神也,仙道之所以为双修性命者也。且谓今也以二炁为论,所以人生仙佛之理也。”同上。总之,伍柳派以仙道为宗,又参佛法为用;既证论《黄庭经》《胎息经》《坐忘论》,又征引《楞严经》《大般若经》《华严经》,仙佛合为一体,说理浅显,指点明白,在全国影响很大。经典主要有:伍守阳的《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等;柳华阳的《慧命经》《金仙证论》等。

正 一 派
    张 陵 (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正一派的创始人,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侯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蛋。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洲(今重庆市)令。后遁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 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其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顺帝时(126 —144年),一为四川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遂入四川,在鹤鸣山(一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 、三清众经、符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九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返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的人,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155 —158年)二年(157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白日升天。
      此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 (742—756年)六年(747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理宗册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洪武(1368—1355年)元年(1368年)改封天师为“真人”。同时元成宗还封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 ”,合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净明道、太一道等,成为道教大派。
  
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千峰派
        
       中派丹法思想首出于李道纯《中和集》,中派丹法源出南派白玉蟾门人王金蟾,其祖实际上仍为紫阳真人张伯端,因其丹法大都直接源于《悟真篇》,当然也吸收了全真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就连李道纯本人都称自己是全真道士。李道纯将儒家“致中和”的思想运用到了内丹修炼当中,认为致中和于一身,本然之体就会虚静而灵,最终修成应变无穷的仙体。然这个 “中”在内丹修炼又指什么呢 ? 李道纯说:“夫玄关一窍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学者多泯于形体,……但著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 ? 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出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释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可见这个“中”是内丹修炼过程中所要体认的“玄关一窍”,本是先天之有,但要通过后天的修炼才能成就,这便是守中之功法。其实说的就是“玄关一窍”。清代的黄元吉提倡的“中黄直透”之顿法,吸收的就是守中之法,他说:“昔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而化气,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见黄元吉《道门语录》。可见黄元吉将内丹修炼性功与命功均归结于守中,认为不用后升前降,不用开合,不用面壁,就能升仙。此外,清代还有一叫闵小艮的,因传中黄直透功夫,亦被视为中派之传人。

       东派由陆西星开创于明嘉庆、隆庆年间,为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东派虽称传自吕洞宾,但其丹法实为南派阴阳双修法门,阐《悟真篇》新意,他认为“金丹之道,必资同类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炁谓之铅,离之真炁谓之汞。在陆西星看来,仙胎大药必须在先天之精和先天之炁交媾和合的情况下才能成就,但是阴中之阳的先天之炁产自女方,阳中之阴的先天之精产自男方,因此男女双方都不完全俱备铅汞二物,这样就要取坎女之阳补离男之阴。其作用在于取坎以“补其既破之离也,填其既虚之画也,复其纯阳之体也”同上。。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已婚的中老年人修持,陆西星认为这是竹破竹补,人破人补;虚而补之实,弱而补之强,损而补之盈;至于“童初之子”不必依此法行持。陆西星还主张用鼎不采战,铸剑不入炉,补铅不伤彼,利己不损人,旨在“凝神聚气”一法之上,促成神气相交,双修双补为阴阳同类双修法。东派的著述很多,主要有:陆西星的《金丹就成篇》《方壶外史编》《悟真篇》《周易参同契测疏》《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玄肤论》《七破论》等;孙汝忠的《金丹真传》等;傅金铨的《证道秘书十七种》等。
      
        西派由李西月创立于清嘉庆咸丰年间,为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李西月,本名李平权,又名李元植,安涵虚,号团阳。四川乐山长乙山人。少时就学于李嘉秀九峰书院。后得张三丰传授秘道,学得丹法;又遇吕洞宾于峨嵋山,得钟吕金丹精髓,修炼积年,自创门派,因与东派相别,故称西派。西派丹法是清静与阴阳的结合,大致分两步:第一步讲清静自然;第二步讲阴阳互用。清静自然讲的是调心的基本功,正如李西月说:“心为一身之主,神为三品之上乘。惟心与神,是二是一,不可不辨也。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陆潜虚曰:调息之法,自调心起;调神之法,自调息始。此是圣贤仙佛之梯航,吾人入德之路也。下手学道者,必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在腔子里,则守静始能笃也。盖有念为妄心,无念为真心,人能收念于平日,而还其所止之地,乃能专心于临时,而坚其入定之基。”见李西月《道窍谈》。可见西派是将炼心定性作为内丹的下手功夫。此功做得好,即能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气自然会,风自然正,车自然行,抽自然抽,添自然添,退自然退。李西月认为完成此功后,就要做阴阳双修法,“内炼己者,将彼家之铅,炼我家之汞,使其相生相克也;内养己者,亦用彼家之铅,养我家之汞,使其相资相守也”同上。。彼家之铅为阳铅,是外药;我家之汞为阴汞,是内药;因而“采彼家阳铅,炼我家子珠之气”同上。其具体方法与东派相类似,西派后传大江西派,共西、道、通、大、江、东、海、天、空九字。
      青城派始于青城丈人,经李八百等人修炼相传。据薛道光《悟真篇三注》称张伯端曾从中学得秘要。此派丹派综合南北二宗和清修丹法之长处,形成以虚无为体、以简要为用、以平实为功的基本特点。其修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一切均由“虚无”二字去体会认证。修炼入手处也是从最上乘开始,认为修得上乘,中下乘效验可兼得,以致无为而有为,无作而有作。在修炼过程中强调无修而有修之大修、无成而成之大成、无德而德之大德、无有而有之大有,达到心性清静无为,即不求清静于外,而求清静于内。同时强调在静观止念过程中,反对沉思冥想、妄生意向,这一点是与禅宗完全相反的参悟方法。此派具体的修炼方法在《清城秘录》和《大道玄指》二部书中有详细的记载,由于习传多为“密付”,故破译者甚少。


無頭像
真一本体
等待驗證會員


帖子 936
註冊 2012-5-23
用戶註冊天數 4327
發表於 2012-9-6 21:24 
222.133.245.10
人中讲道(95)

给大家看看《全唐诗》里收录的我以前写的诗,看奥妙无穷谁能知音。

卷858_1 【五言】吕岩

悟了长生理,秋莲处处开。金童登锦帐,玉女下香阶。
虎啸天魂住,龙吟地魄来。有人明此道,立使返婴孩。

姹女住南方,身边产太阳。蟾宫烹玉液,坎户炼琼浆。
过去神仙饵,今来到我尝。一杯延万纪,物外任翱翔。

顿悟黄芽理,阴阳禀自然。乾坤炉里炼,日月鼎中煎。
木产长生汞,金烹续命铅。世人明此道,立便返童颜。

宇宙产黄芽,经炉煅作砂。阴阳烹五彩,水火炼三花。
鼎内龙降虎,壶中龟遣蛇。功成归物外,自在乐烟霞。

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都来一味药,刚道数千般。
丹鼎烹成汞,炉中炼就铅。依时服一粒,白日上冲天。

姹女住瑶台,仙花满地开。金苗从此出,玉蕊自天来。
凤舞长生曲,鸾歌续命杯。有人明此道,海变已千回。

古往诸仙子,根元占甲庚。水中闻虎啸,火里见龙行。
进退穷三候,相吞用八纮。冲天功行满,寒暑不能争。

我悟长生理,太阳伏太阴。离宫生白玉,坎户产黄金。
要主君臣义,须存子母心。九重神室内,虎啸与龙吟。

灵丹产太虚,九转入重炉。浴就红莲颗,烧成白玉珠。
水中铅一两,火内汞三铢。吃了瑶台宝,升天任海枯。

姹女住离宫,身边产雌雄。炉中七返毕,鼎内九还终。
悟了鱼投水,迷因鸟在笼。耄年服一粒,立地变冲童。

盗得乾坤祖,阴阳是本宗。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
运宝泥丸在,搬精入上宫。有人明此法,万载貌如童。

要觅金丹理,根元不易逢。三才七返足,四象九还终。
浴就微微白,烧成渐渐红。一丸延万纪,物外去冲冲。

个个觅长生,根元不易寻。要贪天上宝,须去世间琛。
炼就水中火,烧成阳内阴。祖师亲有语,一味水中金。

万物皆生土,如人得本元。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
悟者子投母,迷应地是天。将来物外客,个个补丹田。

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寒云连地转,圣日满天明。
玉子偏宜种,金田岂在耕。此中真妙理,谁道不长生。

妙妙妙中妙,玄玄玄更玄。动言俱演道,语默尽神仙。
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他时功满后,直入大罗天。

卷858_2 【绝句】吕岩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
起来旋点黄金买,不使人间作业钱。

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工夫。
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
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

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
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
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
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

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全唐诗》里收录了我的很多诗呢。

转眼一千多年过去了……

其实啊,道不远人,我的道法在人间一直承传着,世代承传着。从宇宙没有产生的时候一直到现在。要不当年我告诉你们,气**功高潮中,是不是有久远年代里传下来的修炼方法?我为什么问你们这个,我还回答的是“当然有”。

宋代以后啊,道教南派双修有我嫡传,大家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古书。三山符箓,大家可以找个南派道观皈依入道,象武当山呀,龙虎山呀,这些地方都可以。注意一定避开北派全真教的,它会让你出家的,那还怎么修行,正统道教哪有这臭规矩。

当年炼气**功,我知道大家很多都是抱着求道之心来的,现在,是该皈依入道的时候了。这样以后是有道教众神仙保护的。有个道教的证,很多事情也方便。比如到哪里去旅游啊,免门票的。

李h志

2012年5月6日


無頭像
真一本体
等待驗證會員


帖子 936
註冊 2012-5-23
用戶註冊天數 4327
發表於 2012-9-7 19:32 
222.133.245.10
其实啊,道不远人,我的道法在人间一直承传着,世代承传着。从宇宙没有产生的时候一直到现在。要不当年我告诉你们,气**功高潮中,是不是有久远年代里传下来的修炼方法?我为什么问你们这个,我还回答的是“当然有”。

宋代以后啊,道教南派双修有我嫡传,大家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古书。


無頭像
真一本体
等待驗證會員


帖子 936
註冊 2012-5-23
用戶註冊天數 4327
發表於 2012-9-17 11:40 
222.133.245.10
师父在人中讲道中说过,伏羲、女娲是犹太古佛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不过外宇邪灵、犹太古佛体系在历史上,也被师父的人给渗透在其中了。所以真正的道也在其中产生了,伏羲以后就是黄帝、老子、他们真正传出了自然天道的道法,像老子道德经、钟吕传道集,悟真篇、三丰真人的无根树等都是原始道法,这本身就不是真善忍宇宙(小星系)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