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不是孔子的观点
無頭像
原水
版主
Rank: 5Rank: 5

帖子 824
註冊 2012-5-27
用戶註冊天數 4323
發表於 2013-4-17 14:13 
175.150.160.211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李洪志
發表於 : 週三 4月 17, 2013 11:46 am

常有人引用“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如此论调实则大谬。

首先,这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孟子只说过“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的真正出处乃是效力于蒙元的伪儒许衡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而发明的,其核心论述即“拥有华夏这篇土地”的“无论是否具有华夏民族血统”都承认它的合法性。

我们很容易看出两者区别,孟子所言是建立一种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世界管理秩序,而不是为了让周边族群融合进来。用夏变夷是手段,有效管理非华夏的周边族群是目的。

许衡的论调则是典型的服务于异族统治的“用夷变夏、无君无父”的伪理论,实质就是“有奶便是娘”。而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非华夏族群能用华夏典章治国的例子。

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华夏人不用华夏典章治国的情况,但只能说是华夏逆子时期,贬之为“新夷狄”,是怒其不争也!时机成熟,逆子终将回归华夏正统。若野蛮征服文明、夷狄僭越中国,无论其表面如何,其实质终为为外敌入寇侵略中国。历史证明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狄之政人面兽心。所以,从来不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华夷易位”,华夏永远是华夏,只有孝子逆子之分,而夷狄永远是夷狄。

总结

华夷之辨首先是一种民族身份认同,然后才是文明野蛮之辨,而文明的标准就是“礼乐”。同时“华夷之辨”还是一套世界秩序管理体系即中华世界体系的核心观念。

华夷之辨,内中国外夷狄,贵中国贱夷狄。体系的中心是炎黄血统的华夏民族,体系的基础是强大的物质与军事力量,对周边族群用华夏礼义来实现“用夏变夷”,使四夷臣服,事中华以忠。



剖析“入夷则夷入夏则夏”
http://www.115wc.com/ | 2012-10-31 16:34| 查看: 218| 评论: 0|作者: 重现华夏衣冠|来自: 汉服吧
  近日诸君在对“入夷则夷入夏则夏”“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两句话进行延伸、分析、讨论。
  在下认为,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我们要辩证的思考,到底哪句是祖先说的,哪句是被篡改的、被歪解的。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句话是否对我们华夏有利,是否能让我们得到经验教训,是否能让我们变的更强大。这是需要有民族本位思想去鉴别的。不然明明是一坨臭狗屎,也会被一些人认为是个宝。明明会让民族走向衰落灭亡的东西,却被大肆的放大推广。
  先来说“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这句话是谁说的,背景是什么?
  “夷则夷入夏则夏”出处历史背景是蒙元时期,提出者是伪儒许衡,其核心论述即“谁拥有华夏土地就是华夏”,引申为现在的谁占领这片土地,谁就是中国。他的目的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到。如果遵照他的理论,估计未来华夏土地上的人就不是我们的后代了,应该是什么颜色都有,是更大的种花民族了。到那个时候,还用不用华夏制度,可想而知。
  再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据说是韩愈对《春秋》的概括”。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主要说的是“礼”。在下的解释是:夷狄进入华夏地盘,要遵守华夏的礼仪。相反我们是礼仪之邦,去夷狄的国家时也要去遵守夷狄的规矩”。
  现在经常说的“入乡随俗”虽然是一个俗语,却包含了很大的智慧。